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探究主题意义 提高教学实效——减负增效下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教学教研活动总结
信息时间:2022-05-07     阅读次数:

   为了更好地探究初中英语主题意义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5月6日下午,减负增效下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教学教研活动在线上举行,会议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由常州市正衡中学和常州市丽华中学联合承办,全市100多名一线教师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刘芸老师主持,来自丽华中学的白丽烨老师和正衡中学的周玥老师分别呈现了七下第五单元阅读课和第六单元的语法课,丽华中学的叶茜老师和正衡中学的李丽娜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刘芸老师做了精彩点评。

   01教学实录观摩

   大会伊始,丽华中学的白丽烨老师展示了七下第五单元阅读公开课。导入环节,白老师通过视频导入创设主题相关情境,讲述自身故事同时也唤醒学生的相似经历。本节课是典型的故事类语篇,具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特点,同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三大构成要素。白老师引导学生略读文章,快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然后呈现出三种结构图,使得文章结构可视化,并让学生判断文章结构特点,从而引出起因、经过和结果。整节课主线围绕关键词“ghost”展开,在白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总结出起因 heard the ghost、经过searched the ghost、结果sent the ghost。继而进一步探讨“ghost”深层意义,并通过分析课本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面对一些超乎寻常、超乎认知的事情时,应当具备沉着冷静的心理、胆大心细的行为和去伪存真的价值观,深度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一

   正衡中学的周玥老师展示了七下第六单元语法公开课。周老师联系本单元Alice in Wonderland,将Reading—Down the hole的文章进行简单改编,让学生填写动词过去式, 并且设置“Game: Into the right holes”,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复习U5 Grammar中已学的动词过去式变化。从奇幻的户外活动引入日常普通但仍趣味横生的户外活动,通过猜测老师的一次日常户外互动,为学生输入足够的语料,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一般过去时不同句式结构的形式及意义。通过设置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进行真实情景下的综合操练。学生组内进行提问回答,并最终形成一份新闻报道进行展示发言。最后,再次将语法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希望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常规的户外活动甚至室内活动一样妙趣横生,引导学生形成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图二

   观摩课堂实录后,庄晶老师和李婷婷老师均表示意犹未尽。白老师阅读课围绕单元主题语境展开,分析文章结构时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结构。通过设计开放性、深层次问题,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周老师课堂设计巧妙,把视频转化成教学材料,多模态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操练语法知识,极大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02讲座分享学习

   丽华中学叶茜老师进行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实践》讲座。叶老师从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阅读的特点和策略以及对教师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图三

图四  

   正衡中学李丽娜老师也进行了题为《基于主题语境的语法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讲座。李老师从基于主题语境的教学活动设计背景、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五 

图六

    03会议内容总结

   最后,刘芸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刘老师对白丽烨老师和周玥老师给予肯定。她认为白老师对语篇知识教学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框架结构,探究人物性格品质。语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主题意义探究有深度,充分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周玥老师教授语法知识巧用匠心,避开机械操练,结合有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总结语言规则,内化语法知识,在新的语境中迁移使用新的语法知识,并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达到知识教学与育人合一的效果。

   同时她为老师们提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希望老师们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学生语用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学目标多元,教学环节设计既要吸引学生又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根铸魂;课后作业设计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部分,增加语用能力的比例,达到意义、形式、运用三合一的效果。

   以研促教,共同成长。疫情之下,常州市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依然井然有序,本次线上活动持续了近4个小时,140多名教师全程观摩参与研讨,在交流与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真正做到了以研促教,共同成长。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