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教学工作第二次研讨会如期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采用了腾讯会议的“网络会议室”。
各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全市高三、高二全体化学教师、高一化学备课组长,周存军名师工作室、苏建立名师工作室、王澄名师工作室等近300余人共聚云端,参与了线上学习和交流。根据苏锡常镇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老师们着重探讨了有关实验方案设计题型的解决思路和高三二轮复习策略。本次会议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主持,会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议程:
课例研究 聚焦问题解决
本次活动中,来自常州市金坛第一中学的徐群策老师和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的吴俊老师,分别开设了《高考化学“物质制备”类试题的专项突破》和《基于思维建模 完善实验设计》两节研究课。
徐群策老师采用了说播课的模式,从课标要求入手,结合题型特点、围绕学情,细述了备考策略和教学过程。徐老师将与物质制备相关的试剂混合类问题与复杂的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反应物的混合”进行突破。从简单的知识回顾,到反应物添加顺序的选择,再到实验方案的规范描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不同的学生都实现能力进阶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中,徐老师精挑细选课堂习题,例题均为历年的高考真题,用经典真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挑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选择的巩固习题均是近期江苏省各大市的模拟题,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群老师对徐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以小见大、大巧不工”的精准评价。徐老师研究的切入点小,学生易上手,但解决的问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溧阳市戴埠高中的于老师在交流中说到:“徐老师把该课进行了细化分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分散到统一,让我对此类题目的解答及构建学生的知识模型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难题也是可以化烦为简,化难为易,用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吴俊老师采用的是课堂实录展示的方式,将自己的课堂教学直观地呈现在老师们的眼前。吴老师的教学从3个环节展开。一是“牛刀小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定性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然后教师通过数字化实验演示,将实验由定性分析引导到定量分析。通过文字描述,初步感受实验表达的准确性。二是“庖丁解牛”,结合典型立体通过“牛刀小试”环节建立的分析模型,进一步认识实验试剂的选择依据,操作的细化,文字描述的精准。三是“目无全牛”,学生通过例题对比,明了解决实验设计方案题型的一般模型,遇到新问题能够像庖丁解牛时那样,不再眼中有牛的整体,而是心中有牛的结构细节。
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董小川老师评价吴老师的教学,能着眼研究课标、学情与考情,认真分析学科原理与评价,重视归类反思与思维建构,以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礼嘉中学朱老师则在交流中表示:“吴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多启发。这堂课和我们学校的学情也比较符合,很适合在同层次的学校推广。在高三的复习课上仍然能用实验来引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建立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式,非常值得我学习。”
一模分析 把握学情脉搏
展示课后,常州市第一中学的郭云泷老师作了《四市一模考试情况分析及二轮复习建议》的讲座。郭老师从试卷结构、试题内容、学生成绩、分数分布、命题立意、答题情况作了详细的试卷分析,结合具体数据对测试结果及试题进行剖析,并给出针对性的复习、教研与教学建议:回归课本,落实课标,重视基础回炉;类题深化,反思归纳,提升复习效率;重视基本实验,规范化学用语;把好“两关”,提升素养;关注新旧教材的变化。
计划交流 切磋备考策略
来自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的徐立强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学校高三化学的二轮复习计划。基于对学情的认识,徐老师依据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十大原则”,结合一模考试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精选题、精练习、精讲解,提高复习的实效性;讲专题、考模拟、重回归,突出复习的基础性;找薄弱、探易错、抓规范,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破瓶颈、研信息、疏心理,聚焦复习的增长点;重教研、强备课、提效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
活动总结 助力提质增效
市教研员金剑锋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结合一模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情况对比,金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一些学校的做法和经验,并要求各校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不足,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班级的实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力求切入更精准。同时还要求学科教师也要关注班级发展动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也送去人文关怀。
金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在高三复习中要关注高考试题所承载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进一步从学科育人的视角增进学科理解,基于具体的真实情境,指向实际的问题解决,学习研究真实的化学。在基于学情、考情的专题化题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能力;不能让学生沉陷题海,要精选、精编针对性的变式训练,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水平。努力以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唤醒、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
本次研讨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关注学情考情,聚焦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教研活动的“问题解决功能”;各地区联手协作,凝聚集体智慧,细化行动方案,努力实现教研活动的“教学引领功能”。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同行示范的的教学设计、解题策略等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下午的经验交流和总结则让大家在专家的引导下,更加明晰在高考不到50天的时间里,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如何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问题,如何更科学地制定针对性方案,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次线上活动再一次将常州高中化学团队紧密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构筑和夯实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合作共同体。相信这种合作定将不断延续,全体常州高中化学人一定会不辱使命,携手并进,共同铸就常州高考化学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