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变化的认识,2022年3月23日,居家防疫期间,常州市初中数学五级梯队后备人才研修班进行了第六次线上研修活动。大家一起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的讲座《面向未来的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史教授从四个方面指导了教师们未来的教学:理解核心素养、了解变化趋势、指导日常教学、创新评价方式。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它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与数学教育的育人行为有关(如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教师理解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贯穿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明确课程内容要达到的目标。
了解课程的变化趋势,一是课程更加适应核心素养的教学,使得教学更要理解内容本质,指导学生认知;二是课程更加强调几何直观和代数证明,使得教学更要创设合适情境,提出合理问题。课程内容中不单纯介绍概念和方法,增加大数据计算、项目探究,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要更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数学本质。
日常教学要基于核心素养,改变备课方式,需要一个知识团、一个单元整体备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初中是建立抽象概念和形成逻辑推理的起步阶段,所以教师要把握数学知识来源,明确学生认知;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扩大问题思考范围;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师生、生生交流;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思维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创新评价方式要求改变传统的基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从考查学生对知识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转为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层次水平,转为更加关注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未来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本次研修,大家一起紧跟新课标动向,共同关注初中数学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全新的姿态学习领悟新课标,真正将其理念践行到课堂教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