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过程,已逐步走进社会,走进学校,它是特殊儿童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起步渠道。2021年12月30日上午,常州市小学阶段融合教育研讨活动在常州市荆川小学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科院主办,教科院附小教育集团承办。市、区融合教育专干、教研员,各区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本次研讨。
活动伊始,常州市荆川小学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徐丽莎带来三年级的语文课《搭船的鸟》。徐老师围绕翠鸟样子美、捕鱼快的特点,带领学生探索留心观察的秘诀。同时,关注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设计了符合他认知特点的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教学扶持,促进他能适切地参与和融入课堂。
东方小学孙霞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班队课《扬起你的笑脸》。孙老师在创设多种情境中,努力去唤醒普通学生和特需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他们自信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短”也是事物的特征之一,了解坚持的意义,努力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生们的精彩表现,频频引发现场专家和老师们的掌声。
西新桥小学的凌秀娟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多动症儿童的干预策略与实践,她从多动症的定义、诊断标准、特征以及个辅方案的制定入手,结合四个案例,给参会的老师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令在座的资源教师们受益匪浅。
讲座过后,现场的专家和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共同热烈探讨观课后的想法。本次沙龙研讨由市教科院幼教、特教教研员张丽霞老师主持。张老师在充分肯定两位上课老师的融合理念之余,也给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她认为医教结合,是为融合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康复支持。作为小学阶段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师,要有课程观,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估,精准把脉,为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常州丰航康复中心孔娟校长肯定了老师们在融合课堂中做出的努力,为融合学生的未来感到希望满满。她指出,在教育教学中,特需学生的听从指令能力培养应该放在重中之重,同时在日常活动中,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支持之外,其他各个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扶持。
德安医院高婷叶主任指出,如今多动及情绪行为障碍的学生比例较高,学校能把心理干预、教育干预前置,避免学生更严重的问题行为产生,是融合教育的最大利处。我们强调的医教结合,需要一个动态评估过程,而且对学生的医学诊断需要进行更细致和具体的个案指导。
市教科院学前、小学教育研究所蒋敏杰所长围绕分层教学及课程评价引导大家对今后的融合教育研究进行探讨。他认为,要让融合教育课堂真正立起来,不能避开特需学生的薄弱项,而是应该在他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就近发展区,自信心逐步实现提高。
江苏理工大学王红梅教授就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鉴别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她以“年轻教师如何做”为线,将“如何挖掘学生潜能”和“教师如何注意学生点滴的进步”内容串联起来,指出了授课老师们的优点,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市教育局基教处孙静副处长作活动总结性讲话,她指出资源教师们要扬长避短,对特殊教育需要孩子提倡慢教育。融合教育任重道远,贵在坚持,相信未来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高,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最精彩的自己,扬出自己的笑脸!
本次研讨聚集了行政、教研、康复、医疗、高校等多部门的研究力量,旨在借多方力量,拓展支持的视角,共同为融合教育的把准脉,开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