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研建模教学,智慧分享促素养发展——记常州市高二数学教研活动
信息时间:2021-10-22     阅读次数:

10月14日,常州市高二数学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第五中学举行,各校高二数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常州市第五中学的张志勇老师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沈凯老师开设了关于数学建模的研究课。

张志勇老师从耳熟能详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带领着学生了解了欧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了数学抽象的魅力。紧接着张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看展中思考最佳视角和最佳视点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问题描述——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与检验——模型应用——模型讨论的建模全过程,给听课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一次数学建模的培训。

沈凯老师则将目光放到数学学科内部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去思考椭圆中的特殊角问题,通过圆的性质类比到椭圆,从特殊到一般,研究椭圆中特殊角的定性、定量、最值的发展深化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深化了椭圆中的角知识,经历了猜想结论——图形感受——建模论证的全过程,提升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研究课后,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并开展了《数学建模进课堂的路径与策略》的主题讲座。张老师从数学建模的价值意蕴、路径剖析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讲座。在讲座中,张老师特别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是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的表达世界的必须途径,接着张老师就当前数学建模进课堂的几大问题和研究现状,指出研究数学建模的巨大机遇。在实施的层面,张老师建议我们关注建模与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从应用题的改编开始研究,以及借助GeoGebra软件,参考其他版本的建模教材。

教研员顾俊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指出建模进课堂是学生积累经验的重要机会,给予学会“重述问题”的机会,在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另外,顾老师还谈了自己对于直观想象、数学建模以及椭圆中特殊角的一些理解。

通过此次活动,各位老师从研究课与讲座中认识到,要与时俱进,主动了解、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