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1上半年,常州市教科院学前教研经过几轮论证,制定了“常州市学前教研十四发展规划”,绘制发展蓝图,明确工作目标。2021下半年,常州学前教研将进一步以落实《纲要》《指南》精神为主要任务,以“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为抓手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以小幼联合教研推动幼小衔接科学实施,以“民办园教研联盟”推动民办幼儿园课程规范与内涵建设。同时以常州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为具体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以儿童发展为本,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提高保教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区域教研调研审议,提升区域教研的整体水平
区域教研是大市教研系统的中间环节,担负着承上启下、沟通协调、业务指导、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多重职能。区域教研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区域课程改革的进程,关系着区域课程的质量,决定着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省教育行政部门、省教研部门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在课程游戏化区域推进的过程中,区域教研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担负着课程游戏化理念传递与实践指导的重任,区域教研需要精准发力,才能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传播到辖区内的每一个园所、每一位教师,才能使一些基础薄弱、理念落后的园所也能一起卷入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大潮之中,才能带领区域内所有的园所一起解决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难题。
各辖市区教研部门要深入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工作,重点了解区域园所课程实施的现状、已经积累的经验、开展课程游戏化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等;要开展精准教研,围绕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指导,对于部分难点问题要深入剖析,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分层指导,切忌大而空洞,华而不实;要开展系列教研,围绕某个问题开展持续的、浸润式的教研,对教研后教师的实践开展跟踪反馈,以便规划和调整后阶段的教研活动;要创新区域教研的机制,活化区域教研的方式,突破思维定势,根据具体问题不断探索区域教研的新方式新路径;要带好园长、业务园长队伍,通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园长、业务园长的专业水平和课程领导力,引领园所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带领教师开展课程游戏化改革。
本学期,市教科院将加强对区域教研工作的调研与审议,一方面开展区域教研计划的集中审议,为区域教研工作诊断把脉,提高区域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定期参与区域教研活动,基于现场了解区域教研的真实现状,为区域教研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也为为大市教研的动态调整提供鲜活的依据。市教科院还将定期组织各辖市区教研工作的分享交流,促进区域的信息互通和经验共享,整体提升全市各辖市区的教研水平。
(二)加强科学幼小衔接指导,促进小幼双向衔接
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地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引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转变,初步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2021下半年,市学前教研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有效衔接的教研工作:一是开展幼小衔接常规调研,将协同小学教研员共同开展专项调研,全面摸底全市有效衔接的现状,及时捕捉问题;二是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基于问题的联合教研活动,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加强沟通、双向衔接,分别基于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做好科学衔接,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三是基于幼小衔接实验点工作的开展逐步梳理相关课程,研制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建设指南,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定期举行幼小衔接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鼓励学区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各辖市区教研、各园所要认真学习文件内容,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树立科学幼小衔接的正确观念。要认真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要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三)成立“民办园教研联盟”,规范民办园课程管理
近年来,全市民办幼儿园占比逐步提高。在常规调研中发现,部分民办园存在教师理念落后、课程不科学、教研活动不常态、一日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等现象,为帮助民办园积极转变理念、规范课程,提升保教质量,市教科院将于2021下半年在各辖市区遴选部分有较好研究基础的民办园,成立“常州市民办幼儿园教研联盟”,围绕幼儿园课程改革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通过系列导读、专题培训、入园诊断等方式引导民办、薄弱园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规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理念引领、环境改造、游戏组织、一日活动优化、主题活动实施”五大板块的系列教研活动,一年一专题地推动民办园、薄弱园的课程转变。以点带面,以带动多数,逐步推动全市各类民办园内涵建设。此外,继续开展“民办园专项调研”,督查和规范民办幼儿园保教常规,对民办园中不适宜、小学化的课程进行引导。
(四)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组织能力,优化集体(小组)活动质量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逐步在广大幼儿教师心中扎根,但同时,部分园所和教师也对幼儿园集体(小组)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疑问和质疑。《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其中强调“多种形式”。当前,广大园所和教师不应盲目排斥、取消集体活动,而是应该理性看到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更应该站在新的理念下去思考如何基于儿童的立场,游戏化地设计和组织集体活动,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广大教师要加强集体活动的三个研究,一是研究集体活动的内容从何而来,是来源于教材还是儿童的游戏、生活、发展需要?二是研究集体活动的环节如何设计,是教师主导的灌输,还是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三是研究集体活动的评价,是以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为评价依据,还是以幼儿的参与程度、经验发展等为依据?广大园所和教师还应深入思考集体活动与游戏、一日生活、小组活动等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
本学期,市教科院将组织开展全市业务园长(业务负责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活动优化”交流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幼儿园业务人员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
(五)关注生活资源开发运用,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教育即生活”,儿童的学习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进行的,儿童的发展是在生活中不断获取的。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和教育契机,各园要重视生活资源运用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秉承“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要充分思考一日生活中哪些环节如自主入园、晨间签到、自主进餐、餐后服务等,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自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幼儿生活的幸福感与价值感,在还原儿童自主生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12月将举行两年一届的“学前教育年会”,届时将围绕“幼儿园生活资源的开发运用”进行研讨,并以此为主题开展学会论文的评比。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1上半年,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全市幼儿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下半年将推选5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根据前期发布的比赛方案,今年全省基本功大赛的项目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一是专业理论的比重略有上升,艺术技能的比重有所下降;二是从单纯关注教师的艺术技能到更关注艺术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往的技术技能包括即兴弹唱、即兴舞蹈、绘画,本次基本功大赛的弹唱项目可以自选乐器,且倡导与教学联系,绘画项目取消,更换为“美术”,以班级环境布置的形式进行比赛;三是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呼应,更关注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息息相关的专业技能,更有弹性。比如增加了环境规划、幼儿作品观察分析、读绘本等项目,教学设计可以设计集体好的,可以小组活动;四是更关注教师的思考能力和日常的积淀,比如增加了话题讲述项目。基本功比赛是一种竞技的形式,但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导向,本次基本功大赛方案的调整背后,体现出的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理解、新定位,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更新理念,优化专业结构,立足日常、抓好每日,做好基本,在教育实践中磨练基本功。
近年来,我市幼儿教师队伍存在优质人才少、流动性大、无证教师小幅上升等问题,这些现状与新时代对学前教育的高要求不匹配,也无法应对课程游戏化对教师的新挑战,严重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各辖市区教研、各幼儿园要根据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要制定园所教师培养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教师培养工作;要根据教师的现有水平、发展需要、个人风格等制定分层分类的队伍培养机制,重点抓好新教师入职一年内的培训,通过系列化的、参与式的培训使《纲要》《指南》精神以及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与新教师无缝对接,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课改的角色,快速适应课改的要求;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档案,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定期开展目标达成度考核;要开展系列化的读书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要立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和园本教研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七)加强前瞻项目引领,提升园所教科研水平
2021下半年,市学前教研将进一步促进各类研究项目的开放研讨和互动交流,加强过程指导和引领。一是将定期组织各前瞻性项目的巡展,共享经验、共研问题;二是定期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区域推进的现场研讨,促进各区域间的学习吸纳和优势互补;三是依托省规划课题 “幼儿园绘本资源的选择运用” 定期开展研究,以常州市10所语言特色幼儿园为核心力量,定期开展绘本运用研究,开展现场活动观摩、案例研讨、梳理案例、提炼策略。本学期将继续到各辖市区举行“幼儿园绘本资源运用专题研讨”,向全市各幼儿园辐射研究成果;四是定期开展“园际互动幼儿园课程审议”课题研究,重点围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审议的相关理念、实践困惑、审议内容、审议策略等开展实践探索,并向各辖市区开放课题研究现场。
三、初步活动安排(根据情况进行微调)
八月份
1. 新学期教研工作发布。
2. 期初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九月份
2. 市学前教育学科中心组活动,审议各小组梳理的关键经验。
3. 第二批常州市STEM项目园推选。
4. 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
5. 省基本功比赛选手集训。
6. 全市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十月份
1. 会同辖区开展幼儿园常规调研。
2. 全市民办幼儿园联盟启动大会。
3. 园际互动课程审议研讨活动。
4. 省基本功比赛选手集训。
5. 男教师成长营活动。
6. 市前瞻性项目现场开放活动。
十一月份
1. 会同辖区开展幼儿园常规调研。
2. 常州市学科中心组现场研讨活动。
3. 农村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
4. 幼儿园绘本资源运用观摩研讨活动。
5. 全市业务园长(业务负责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教学优化”交流评比。
6. 第二批STEM项目园启动大会。
7. 园际互动课程审议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 常州市学前教育年会。
2. 农村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
3. 常州市学前教育学科中心组活动。
4. 幼儿园绘本资源运用观摩研讨活动。
5. 学前教育学会论文评比。
6. 男教师成长营活动。
一月份
1.学前教研工作总结。
2.继续教育课时汇总上报。
3.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校“大班下学期衔接活动方案”审议。
4.制定下学期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