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信息技术>>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专家名师相约北郊 同课异构编程计算
信息时间:2021-04-08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教科版新教材,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4月2日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联合江苏省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在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共同举行了教科版新教材第二单元“编程计算”(后两节)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来自全省40学校近80名信息技术教师齐聚北郊,共同进行新教材教学研讨。

 

本次研讨活动共有四个环节:开幕式、课堂观摩、评课研讨、专家讲座。活动由江苏省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蔡国老师主持。

环节一:开幕式

 

环节二:课堂观摩

新课程教学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高萍老师、南通市天星湖中学陶育平老师、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于伟老师和江苏省泰州中学李卉老师就《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了同课异构。虽然主题相同,但四位老师各有亮点,精彩纷呈。

 高萍老师围绕“自动计分系统”项目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输入选手分数”和“计算最后得分”两个任务掌握列表、循环结构、计数循环的使用等知识点。整节课流畅生动,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完成项目,用编程实现“自动计分系统”。最后,高萍老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优化计分系统,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点学习的兴趣。

 

陶育平老师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主线贯穿课堂,首先从该数列的来源引入,引导学生分析该数列的规律,然后根据数列规律分析算法,并通过流程图描述算法,编写代码,分析代码的循环部分,从而讲解for循环的格式和使用方法。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列表的相关知识,运用列表使解决问题更简单化,最后通过计算数列的前后项的比值,得到黄金分割数,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于伟老师围绕“进制转换计算器”项目展开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和二进制转换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程实现不确定次数的循环,带领学生学习了while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后,通过流程图分析出本课案例中循环体和循环控制条件,实现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程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时余数大于等于10时如何用字母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转化为任意进制时程序应该如何修改。最后,为了让计算器更完善,带领学生理解如何把不同的十进制转化为任意进制,并让学生初步理解死循环和循环嵌套的应用。

 李卉老师的教学案例与“疫情”有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病毒在一定某一周期内能感染多少人”和“假如感染一亿人,需要多长时间”,通过对比循环周期的不同,分别采用for循环和while循环编码实现。在实证数据的说服下,让学生们明白了抗疫的重要性。

 

下午,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徐星老师和印清老师同课异构了《可以复用的代码》,这也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

 徐星老师围绕“简易计算器”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分组利用函数实现幂计算、十进制转二进制和阶乘计算三个功能让学生掌握自定义函数的基本格式和使用方法。学生完成三个功能后将函数进行发布共享,将其封装为一个模块,在模块中调用函数,最后完成“简易计算器”。

 

 印清老师则是在课堂上模拟软件工程开发,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万年历”程序的编写,主要包含生肖、天干、地支程序的转换。按照解决问题的四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描述算法——编码实现)与学生一起分析了每个子任务的解决办法。再从程序封装的必要性,引出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并体验了模块的发布与安装。整节课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编程能力有较高要求。

 

环节三:点评课

评课环节,由工作室领衔人汤蓉老师主持。大家直奔主题,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没有过多的夸赞和客套话。

 

泰兴三高封晖老师:几位老师都是用项目式展开教学,从导入情境到课堂问题的设计,精心巧妙,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

 

江苏省口岸中学李宏生老师:总体上来讲三个老师专业基础能力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高老师,第一印象感觉很干练,很紧凑。徐老师的课给人感觉很稳,娓娓道来。三位老师的优势都体现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比如说高老师在最后项目的延伸这块对于学生今后计算思维的发展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在项目化教学,整个工作室目前主推这个项目式教学,大家设计的项目都挺好。教学过程中要再多一点师生的互动,给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者说给学生一点犯错的机会,让学生逐渐成长。

 

南师附中刘家宝和包凌琰老师:for循环里面的知识点其实蛮多的,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参数,然后它还要跟while进行比较,有时候我们往往是为了讲知识点而去讲它的话可能就比较被动。我们喜欢看菜吃饭,当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以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麻烦,但是学生至少能够做出来,等做出来之后,老师再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更有学习的劲头。

 

江苏省南通中学王龑老师:今天我听了这三节课,个人觉得这三节课都是技术性的课,技术性很强,当然这章节确实是技术性比较强,也比较枯燥,讲函数这些内容,但是如果能跟其他学科多进行整合,延伸一些比较趣味性的实例,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一些,然后视觉上加一些更美感的东西,可能就更加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薛莺老师:几位老师选取的案例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属于项目式教学,然后把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的,任务难度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了项目的任务。在课堂中间,我们的老师讲的其实也比较多,但是学生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究,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教师可以多设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填空,这样既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在里面。

 

汤蓉老师:高萍老师的课,是我今天听的三节研讨课中把项目式开展和知识点学习融合得比较好的课。整节课围绕“评委自动记分”项目,计算每个选手的得分。很多细节处可见老师的用心,比如列表元素的分隔,呈现给学生的例子中有逗号,也有分号,并没有特意讲解;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是,在程序主体功能实现后,让学生作为用户,寻找程序功能的问题和不足。在学生提出评委人数并不固定的情况下,由学生思考可以有哪些改进的办法,从手动输入到如何计算列表里的元素个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样的创新点在李卉老师的“科学战疫”项目中也有体现,在数据初步处理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零干预的情况下,爆发指数是怎样的,从而进行数据的对比。徐星老师抓住了函数这节课的重点,如何自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以及发布。python是开源软件,我们将来编程的方式,可以调用已有的功能代码,也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所以这节课提供了阶乘、累加等三个功能的现成代码,由学生自定义为函数,然后调用三个函数,形成了一个计算器项目。最后提出数学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区别,信息技术应侧重培养学生面向过程的问题解决能力。 


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许晓伟老师:陶老师和李老师有个优点就是她们会适度地带领学生去读问题。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很多时候学生没办法解决问题,很可能就是没有读懂、理解这个问题,建议老师们可以适当的在某些问题上带学生一起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当然今天听课,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教学目标不要定的太高大上,不能过高估计学情。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表述,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科学性的问题,需要符合相应的语义知识。第三,对新教材教学,我们要根据教材相关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贴近的案例和项目来进行教学。最后,我们要抓住一些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成就感,达成教学目标。

 

环节四:专题讲座

河海大学童晶副教授作《零基础趣味学Python》专题讲座,首先分析传统编程教学方法枯燥、无聊,编程学习入门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分享了利用开发趣味游戏、互动艺术程序来学习编程的方法。此外童教授还介绍了《Python游戏趣味编程》、《Python趣味创意编程》两本书的主要教学思路、编程案例,演示了如何选择、设计有趣的编程教学案例。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蔡国老师作《关于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主要介绍了北郊高中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协作体、培养路径、“三创”课程体系等内容,同时蔡老师还分享了学校创客工作室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包括如何设计和开发创客课程、寻找外在资源,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一步步走出常州、走向全国的实践路程。 

一天的教学研讨活动,环节紧凑,精彩纷呈,大家带着期望而来,带着喜悦而归,期待下一次精彩的相会。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