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分享教学智慧提供平台,2020年第三十五届学校体育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者的参与与支持下顺利进行。
一、选题与内容
突如其来的的新冠病毒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我市学校体育工作者仍迎难而上,用专业智慧为抗疫贡献力量。本次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584篇,论文集中展现了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的研究氛围,涉及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变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与策略、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与实施、体育学科课程建设与核心素养培育、不同学段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校园足球的有效推进策略、学生体质健康有效干预与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本届研究论文的选题多元。其中,部分研究项目成为本届论文评审的热点,如,共有38篇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变革相关的论文参与了评选,而且获奖比例高,选题涵盖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社团与比赛的实践、居家体育的指导等,充分显示了常州学校体育人主动克服困难、积极可为的智慧与担当;共有48篇论文选题设计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了常州学校体育人紧跟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校体育工作,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另有26篇学生体能研究的论文参评,反映出重视体能在运动能力提升的教师呈上升趋势。
二、亮点与不足
相较往年而言,今年体育教学论文参评的数量再创新高,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论文研究选题紧跟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研究方法运用较为合理, 虽经验总结式的论文占比较高,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论文逐步增多,经过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分析获得数据、结果与分析、得出结论的专业研究论文逐步增多;写作的规范性逐步提高,不少论文能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立意新颖准确,结构较为完整有序,表达清晰逻辑性也较强,论证较为充分,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评审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文章选题偏离实践。俗话说“心有所得”才能“写有所成”,部分论文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观察与追问,选题缺乏研究的价值。
2.文章论述缺乏逻辑。论文观点不明,文体表达表达缺乏准确性,表述逻辑混乱,论述不充分。缺少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对现象的深入思考,就事论事,文章东拼西凑,论据缺乏典型性与说服力。
3.文献引用缺少规范。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及数据、插图、表格时没注明出处,文献引用表述不规范。
4.文章质量稍显不均。从文章的质与量均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各学段教师的参与呈现一定的不均。学校卫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论文获奖。
5.部分文章引用他人内容较多,不符合论文原创标准。有些论文研究的内容、数据分析明显与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施教范围、成果转化不相符。
三、意见与建议
1.进一步唤醒研究的意识,要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去细致入微地多角度审视教育生活,用心学习,注重积累,及时记录下教育教学的点滴,积累写作所需要的鲜活的素材。
2.进一步养成思考的习惯,透过现象追本溯源,善于发现新问题、真问题,不断尝试去解决问题,用教育实践进行“创作”,在反思中系统变革,不断与理论融通,真正把论文“做”出来。
3.进一步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与规范,遵循相应的学术规范,坚持规范写作,用系统思维架构论文,用严密的逻辑表达论证,用深刻的思考总结提炼,真正写出文质优美的高质量论文。
本次论文评委由各辖市区教科研突出教师代表、特级教师以及市教育学会理事会成员组成,经过了动员、征集、编码、匿评、查重等工作环节,经评审组严谨、公正、客观的评比后,共评出一等奖论文20篇、二等奖论文29篇、三等奖60篇。如论文信息登记有误,可在一周内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老师或张老师联系更正(联系电话:0519—86669503)。如对此次论文评比过程及获奖名单有疑问,请与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系反映(联系电话:0519—86669500)。
附件:常州市第三十五届学校体育卫生论文获奖公示名单
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1年3月22日
附件:常州市第三十五届学校体育卫生论文获奖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