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展风采 交流互研共成长——记常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研活动
信息时间:2021-03-22     阅读次数:

3月19日下午,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主题为“基于新课程和新教材构建化学新课堂”的高一化学教研活动在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主持来自全市各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三河口高级中学的李秀敏校长亲临活动现场参与观课议课,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成群老师和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顾丽花老师分别开设了两节高质量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课。本次研讨活动分课堂展示、交流分享、专家引领三个议程。

顾丽花老师的课堂从锂电池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的视频出发,结合学生课前组装的“盐水动力车”进行的赛车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车动力来源迅速聚焦课堂研究主题。通过用硫酸代替盐水动力车中的溶液开展小车工作原理的探究,简化了研究问题,符合学情紧扣教材。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更换电极材料或溶液能否构成原电池”,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再从“盐水动力车”的防护引出原电池的应用,最后提出通过更换不同的电池让“盐水动力车”开得“更稳更快更好”,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可谓水到渠成。教研员金老师在点评时指出,顾老师的课“激趣、导学、促思”,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引起认知冲突,创设系列学科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回到情境,引发原理应用与创新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和质疑创新的精神。

成群老师首先从化学反应学科价值出发,引导学生从基于物质变化关注物质制备,转向基于能量变化关注能量利用。古代取暖到现代发电的能量使用历史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关注能量转化效率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重点内容依旧围绕化学史料展开生物学的伽伐尼青蛙解剖实验到物理学伏打电池研究,这一条以化学史为主的情感线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更是让学生体悟“科学发现源于细心观察”、科学创新来自质疑探究学科精神。同时基于“重温历史知识探究主线则围绕锌铜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要素展开,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研讨、互动交流,逐步构建宏、微”三重表征的问题分析思维模型。成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学科性、史证性和思辨性”,化学史贯穿课堂,问题设计有深度,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现了成群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在分享交流环节,各位老师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观课感受,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董新伟老师不仅对两节课分别作出了针对性的点评,更对老师们提出的困惑耐心地进行了解答。董老师还要求各校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课堂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学习化学。本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对素养为本的新课堂中真实情景的创设学习方式转变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展示了我市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与会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自由交流与碰撞,更凸显了共研共建、集思广益、优势互补的教研目标成效。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