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校园里柳绿花红,生机盎然。常州市初中化学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于2021年3月12日在常州市勤业中学举行。各辖市区初中化学教研员、常州市各初中任职3年以内的教师、第五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初中化学)成员、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初中化学新北区培育站全体成员、江苏省高敏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常州市初中化学深度学习教学研究项目组成员、“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中学化学深度学习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常州市教研员钱柳云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常州市勤业中学的姚亚楠老师和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的王琳老师就沪教版下册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同题异构,开设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姚老师以“水饺”为主线,从水饺中的营养物质引入,就制作水饺,感知营养物质的存在;煮水饺、吃水饺,探究营养物质的性质;搭配水饺套餐,探讨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本节课复习了营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指导学生均衡营养,吃出健康;合理烹饪,吃出美味;继承与发扬传统美食,吃出饮食文化。
王老师以常州早餐界的宠儿“豆腐汤”为主线,从认识豆腐汤的营养寻找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到感受豆腐的形成探究蛋白质的性质,再到探究豆斋饼的组成,建立对有机物组成探究的模型,最后设计丰富早餐保证营养均衡。这节课从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用途和制法的研究视角,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
同行评议,协同生长
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的张鹏老师以初中化学主题式复习课的设计与实践为主题谈了听两堂课的感受和思考。张老师认为主题式复习是通过围绕一个复习主题,创设情境,
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可以达到高效、系统的复习模式。两节课都选取了真实有效的主题,同时这两节课也都通过问题、活动将知识、原理转化成能力和素养。
能够将复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效结合,打破教材中的原有条框束缚,通过组建一个有序的、系统的知识链,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吸收。
教科院附中的张艳老师以基于生活实践的初中化学复习课设计为视角谈了听课的感受和思考。张老师提出两位老师都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两大常州本地民族企业,大娘水饺的水饺、常州银丝面馆的豆腐汤为载体,展示了化学复习课教学,源于生活事实的化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化学才更能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华教授作以“促进青年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赵华教授提出化学学科育人,要尊重生命的无限可能,学生是一个复杂系统,不能用纠错的方式育人。学科育人要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被需要和自身的价值感,要激活学生终身成长的欲望。之后,赵华教授就上好课的逻辑起点,好课要有价值观,好课要有深度提问和追问,遴选和组织有意义的情境,结合具体优质教学案例就如何打磨一节好课做了深度剖析。
最后,教研员钱柳云老师感谢赵华教授的高位引领,建议青年教师在扎实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要抓住学习的机会,而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充电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步成长的阶梯。钱老师希望教师们将知识的思维张力和文化魅力融入课堂教学,让素养走进学生;希望教师通过凝练学科素养,彰显教学魅力,让知识流光溢彩,让思维熠熠生辉。相信在常州全体初中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常州初中化学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