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创“情境”·评“优课”·重“理解”·求“发展”——记常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化学期初教研活动
信息时间:2021-02-23     阅读次数:

    

     

     

     

   2月20日,常州市区(含新北区、经开区)高中化学期初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第二中学举行。上午8点左右,市二中的会议厅里已是济济一堂,高一、高二化学教研活动拉开序幕。活动由市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主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周存军老师和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张婷老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在下午的高三化学教研活动上,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张晓云老师分析了今年的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并提出了复习建议,金剑锋老师对新学期的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做全面部署。

   张婷老师题为“化学主题式情境教学”的讲座从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和相关案例分析三个部分进行介绍。首先,张老师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文献研究,总结出早期情境创设“为情而境”的目的,主要用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03年课改后,情境的内容和应用的范畴更加广泛,并进一步与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理念)进行融合。接着张老师又介绍了主题式情境的特点。具体在于真实性,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真实的工业生产、科学发展史、真实的社会现象等;整体性,注重情境的有序和整体、注重知识的连续和结构化、基于学生思维的生成;递进性,包括从时间、空间和思维三方面的递进。最后张老师结合两节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案例,提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联系现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的价值,从而实现“由境生情,情、境合一”的教学目的。

   周存军老师结合自己参与2020年省优质课比赛的评选过程,给参会老师们详细剖析了省优质课案例,并进行了精当的点评和实际的指导。周老师首先向大家提出了评优课的几条评价标准,如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和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面向新高考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等。随后周老师以三个具体的课题为例,带领大家感受省优质课设计中的情境创设(真实生活情境、科学史、化学工业生产等)、思维特点(宏观与微观维度、实验设计维度、师生互动维度)和板书呈现等,并从课堂的切入点、着力点、生成点三个角度向老师们分析了教学设计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最后周老师还指出,评优课的“优”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还要锻炼实际施教时的交往互动水平和教师的个人风采展示水平,并希望老师们在观摩评优课的过程中能同时成为鉴赏家、批评家和重构者。

   下午是高三年级的专场教研活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张晓云老师带来的精彩专题讲座,张老师首先对本次全省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进行了总体分析,试题考查必备知识,基础性强;突出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型的理解和表达;并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的融合,考查学生提取、分析、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张老师还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作答情况,分析了试卷的易错点以及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并给出了下阶段的具体备考策略。最后张老师结合对电影《你好,李焕英》热映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建议高三教师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谋事在人;要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突破难点,以理服人;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动人。接着全体参会教师就本次适应性考试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分组交流研讨,气氛异常热烈。 

   在本次活动中教科院金剑锋老师结合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案例,强调了提升教师“学科理解”的重要性。无论是情境创设、还是优课设计,乃至高三复习,只有教师从学科视角提升化学学科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运用化学学科方法帮助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模型,进一步通过化学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和思维能力,从而达成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学科育人目的。金老师还要求教师们加强主动交流,相互借鉴各校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凝聚集体智慧,攻关克难,优化区域化学教学水平;主动学习,牢牢抓住化学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刻理解高考改革动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研究,修炼教师个人化学专业基本功,提升教师学科理解能力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有序推动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