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下午,常州市初中数学五级阶梯后备人才研修班第二次集中活动在常州市正衡中学举行,全体18位研修班学员参加了本次集中活动。
走进课堂,贴近学生
初二数学是承上启下的桥梁,而一次函数的学习是学生函数研究的入门,一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点坐标的转化更是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重要的思想方法。为了凸显课堂效果,两位上课老师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与教研员杨波老师深入交流和探讨教学设计,精心打磨了两节高质量的研究课。第一节课是由正衡中学戴丽丽老师执教,课堂紧扣重难点、详略得当,在一次函数图象与特殊三角形的“邂逅”过程中,学生自觉探究、自觉提升、自觉感悟、自觉运用,课堂氛围被一次次推向高潮;第二节课,北环中学孙平老师立足中考热点,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转化,细致分析、巧妙引导,由静到动的研究轨迹,探究点坐标的转化与运用,揭示了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课议课,互助提高
评课环节由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殷爱梅老师主持,首先是两位上课老师分别阐述课堂的设计意图与感悟。戴丽丽老师不希望学生变成只会做题的“机器”,而要透过问题看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掌握思想方法,建立基本模型。孙平老师想通过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触类旁通,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随后是常州市第四中学关旸老师、清潭中学沃晶晶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数学课堂重在求真、善变,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建模,学会化繁为简,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最后殷爱梅老师谈了自己对复习课的想法,殷老师觉得复习课应是全新的建构,从另一个视角讲述数学思维的故事,深化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主题生成知识,知识积累思想,思想促进生长。
微型专题,深入探究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宗静老师作题为“几何问题中的微专题探究设计”的讲座。宗老师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几何微专题:破解压轴题难点,让复习主题更加聚焦;精选基本图形,研发“一图一课”;积累基本几何模型,类比转化;依托数学思想构建微专题。知识整合重组,聚焦学情,提炼方法,挖掘学生,将数学文化、理性精神、数学思想融入数学教学,提升剖析学生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员交流,共同成长
常州市第四中学的关旸老师和北郊初级中学的孔梦吉老师分别就外出学习研修汇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关老师从初到、又识、再见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在广东省佛山市博实乐教育集团碧桂园实验学校的所见所感,站高望远面向未来,每个人都了不起。孔老师分享交流了参加江苏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第一线的优秀教师都应当把握课程改革的主线,理解课程改革的关键。
让探究成为习惯,让研究成为常态,让思维自然流淌,让素养落地生根。新的一年,全体研修班学员脚踏实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