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020年的最后一天,伴随着丝丝的寒意,怀揣着似火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加强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实践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常态化研究和辐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数学实验:义务教育数学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的前期研究成果,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组成员与陈美华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百草园小学,开展2020年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常州市教科院蒋敏杰老师莅临指导。
聚焦实验课堂,促师生共长
本次课堂教学分别选择了图形与几何、综合实践和课外拓展三个有典型性的课例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无论从实验目标的设定到实验材料的选择,还是从实验活动的设计到实验课堂的组织方式以及实验效果的评价,三位教师都精心准备,呈现了三节精彩的数学实验课。
第一节课由百草园小学的胡珂老师执教四年级《图形的平移》一课。教学中,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胡老师设计了“围绕小船向右平移几格?”的实验问题,学生经历猜想(小船向右平移了几格?)——验证(出具实验要求,通过操作验证想法)——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提炼出数距离的最优方法。设计了“是否小船上所有点都向右平移了9格?”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找点数格”——“交流资源”——“不完全归纳”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切身感受到平移本质。
第二节课由怀德苑教育集团的于亚燕老师执教五年级《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是一节规律探究型实验课。于老师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针对多边形面积和钉子板上的钉子数量之间关系问题进行数学实验探究。学生在反复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本身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在潜移默化中体悟了严谨细致的实验探究品质,数学思维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第三节课由庄琛老师执教六年级《怎样折容积最大》,学生动笔计算,动手折纸,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不断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需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需要大胆的猜测,还需要严格的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能力,同时庄老师创新课堂组织和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究与发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卷入实验学习场。课尾的函数图像介绍了数形结合思想,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实验带来的魅力。
聆听专家讲座,启教育智慧
蒋敏杰老师对数学实验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围绕“关于前瞻性项目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这一内容做了指导和引领。蒋老师指出伴随着数学实验改变了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组织交流与教师组织评价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教师要怀有教育的情怀与教育的智慧,能与时俱进,将实验评价紧跟实验教学,做到让学生悟的部分长一点,情感感受深一点,参与活动的经验多一点,让学生真正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后,蒋老师还对工作室提出了期望:第一,打造核心团队,成为数学实验研究攻坚力量。第二,拓宽实验教学研究的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课例有所涉及,通过论文、课题、微课等不同的方式将实验研究成果进行物化。第三,重视学校数学实验室建设,各校要实施有筹划,规范指南有蓝本。第四,利用假期形成数学实验微课内容的思考与设计。
部署后期工作,明前进方向
工作室领衔人陈美华老师部署了工作室后期工作——制作微课。为了让成员更加清晰如何制作实验微课,陈老师结合具体实例讲解了数学实验微课的脚本设计与微课范例。生动详实的实例让成员们对数学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明晰了数学实验的微课设计理念与路径,对数学实验课堂内容、活动设计也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为后续的研究理清了思路。
本次活动在高效、充实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数学实验实践的脚步却永不停驻。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追寻实验课堂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定能收获满满,欣赏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2021,不断调整,继续加油,让数学实验研究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