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饮食文化融入课程 众家齐聚“食育学堂”
信息时间:2021-01-04     阅读次数:

   

《史记》云:“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可见“食”为天下大事;《考工记》云:“橘窬淮而北为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食”蕴含着大道理;而纵观中国历史,古有神农尝百草,衍生医食同源、药食同根的饮食文化,又有黄帝作灶,造就“蒸谷为饮,烹谷为粥”的饮食文明,而今孔夫子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刀工、器具、技法、火候、五味调和等均已成为中国饮食的独特风景,饮食安全与健康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心的领域,可见,“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故而,“食育”当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由此,顺应时代要求、回应学校需求,“常州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食育学堂》研讨会”于20201229日在溧阳市东升实验幼儿园举行,会议就《食育学堂》课程开发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呈现、观摩和研讨,常州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食育学堂》成员校的骨干教师、常州市校本课程中心组部分成员、以及溧阳市“崔玉琴名园长培养基地”的全体成员,近100人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食育课程的关键阵地。上午溧阳市东升实验幼儿园的朱珠、蒋思望老师,与溧阳市外国语小学的狄倩倩分别呈现了精当的食育教学研究课:中班《自主简餐》、大班《五色饺子》、六年级《薯愿健康,薯你美味》,三节研究课将吸引了现场的老师们,孩子们对饮食的亲身感知、实际操作、自主分享等,让参训教师看到了孩子们在食育活动中大胆表达、积极参与的场景,以及孩子们乐学、好学的精神风貌。

汇聚研究经验、集成研究力量、共享优势资源,继而在此基础上共同解决、突破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是常州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设立的初衷,也是该项目“协同性”之所在。在研讨会现场,多所与会学校制作了学校食育课程与活动的展板,将各校个性化的探讨过程、课程思路、活动成效等生动展现在与会教师面前,老师纷纷在展板前驻足、品味、并拍照留存。溧阳市东升实验幼儿园崔玉琴园长、溧阳市外国语小学罗寅老师、新北区泰山小学李春花和黄丽娟老师、经开区初中季媛老师、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陆军老师分别作了《幼儿食育学堂》《舌尖上的溧阳——儿童食育工作坊的实践样态》《健康饮食,拒绝垃圾食品》《开“心”食育,弘扬传统文化》《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的主题发言,“食育学堂”的课程分享推向更深处,各校在食育课程研发上的特色与成效,困难与解决思路等给参训教师带去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后续的思考。

“食育”绝非仅仅是“吃”,《食育学堂》也必然是一种综合型课程。会议现场还邀请了云南省昆明市云波小学洪迎春老师,以直播的方式就《餐饮礼仪专题教学》和现场的教师做餐饮礼仪的交流。大家在实操练习和互动交流中,对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与餐饮礼仪有了更专业的认识与更深刻的领悟。尽管会议现场因临时停电给活动带来了不便,但老师们开动智慧、充分利用手中的智能设备,大家通过手机一样完成了交流和研讨的任务,老师们在此过程中既学习了餐饮礼仪与文化,又锻炼了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独行快、群行远,对于校本课程协同项目的活动来说,研讨与论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次活动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研讨,这是大家观点与智慧的碰撞与交汇,各校老师纷纷就《食育学堂》的课程建设思路建言献策,也有老师就课程研发的困难和困惑发表见解,大家的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研讨中,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令永博士提醒各成员校在《食育学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大问题:

一是基于“五育/域并举”的综合视角实践《食育学堂》课程。第一要将“食育”与其他五育/域系统关联起来,即要将“食育”置于“五育/域并举”(对于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特殊学校来说,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于幼儿园学段来说,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域并举)的教育系统中发掘“食育”的综合育人价值;第二,要将“食育”的各要素有机关联起来,食品安全与健康、餐饮礼仪、饮食文化等内容性要素,以及学生在“食育”过程中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发展性要素,都是《食育学堂》课程关注的领域;第三,要将“食育”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教育,普教、职教、特教等不同类型教育中差异性融通起来,各校在共通性之下开展个性化探索,这正是协同项目“和而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

二是基于“洒扫、应对、进退”的中华传统生活教育精神和路向,综合实施《食育学堂》课程。第一,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自己动手的身体力行中提升认知,发展健康的情感与价值观;第二,要让学生通过“食育”明了如何做事、做人、处世,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本次《食育学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活动,促进了学段的延伸、增强了学科的融合、夯实了课程的功效,大大拓展了项目实施的持续性和价值性。相信各项目园、校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博采众长、择优内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梳理和调整,助推学校《食育学堂》课程更上一个新台阶!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