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化学>>教研纪要>>文章内容
守正创新 精彩纷呈——记江苏省第七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展评暨观摩活动
信息时间:2020-12-17     阅读次数:

                            

  

近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市金陵中学承办的江苏省第七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展评暨观摩活动落下帷幕。

为期三天的比赛,分高中和初中两组共展示了67个创新实验,精彩纷呈。常州市初、高中化学学科共5个创新实验参与了比赛,斩获了4个省一等奖和1个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来自常州市花园中学唐泓的《探究硫燃烧产物的性质》、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蒋丽萍的《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创新实验》、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陈迎春和马汝亮的《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的改进》、常州市第三中学江军和孙仁泽的《基于原理创新设计的甲烷取代反应实验》四个创新实验荣获一等奖,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徐正群老师的《“氮氧化物及其转化”课堂分组及演示实验》荣获二等奖。

在比赛中,各位选手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实验现象精彩、讲解清晰,不仅赢得了现场同行的高度赞许,更得到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精彩的现场!

常州市花园中学唐泓《探究硫燃烧产物的性质》的实验是将 “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二氧化硫的性质”两个实验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字化实验的要求进行改进,在学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加入数据分析,有效避免了二氧化硫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进行实验探究。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核心素养。

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蒋丽萍《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创新实验》的实验对氧气的制取发生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及药品进行整合,简化,创新与改进,使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一气呵成。使装置小型化,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木炭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探究氧气浓度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实现一套装置,多种用途,推广使用。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应用,实验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发展了学生对比实验,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学科思维。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陈迎春、马汝亮《苯的溴化反应实验的改进》实验,基于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两位老师对苯的溴化反应实验进行了创新性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便携化、微型化、可视化、可控化、绿色化等优势,适合学生分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整个实验设计巧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好的体现了本次大赛科学性、创新性、探究性、实用性的主题。

常州市第三中学江军、孙仁泽《基于原理创新设计的甲烷取代反应实验》的实验,基于甲烷氯代反应的机理,从物质体系、反应容器、光照条件、实验表征等方面创新设计实验,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更直观地多重表征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取代”过程,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验还巧妙设计了针筒式气体反应器,提供了对有腐蚀性气体反应体系进行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的解决方案。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徐正群老师《“氮氧化物及其转化”课堂分组及演示实验》的实验,内容取材于化学必修教材,使用输液袋和针筒完成了全部实验方案的设计。该方案改进了教材实验玻璃仪器易碎易损、气密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夹持设备多、难携带、难组装以及实验连贯性差、难以将各含氮物质转化关系加以系统化、与教学设计结合不紧密等不足之处,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绿色安全、服务教学、廉价易得、利于推广的特点。

此次选手在比赛获得佳绩,离不开常州市教育局对化学实验的一贯重视,坚持实验服务教学的理念,也离不开常州市教研团队对实验的深入研究、守正创新。相信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所有老师会继续恪守初心,秉承实验育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实验开展搭建更加优质的平台,促进常州化学教学迈上新台阶!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