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携手共研“要素”,助力常语“扬帆”——记常州市第五批小学语文名教师工作室首次联合教研
信息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

    自常州市第五批名教师工作室启动以来,各工作室积极贯彻落实常州市教科院的指导意见,大力发挥学科教研员的导师功能,探索同类工作室联合教研的有效路径。

    晋陵霜雪晚,初冬正佳时。蒙蒙细雨带来瑟瑟冬寒,但精致典雅的百草园小学校园内却充溢着蓬勃的朝气。11月26日,常州市小学语文任丽芳、王学进名教师工作室举行联合教研活动。常州市教科院小语教研员朱洁如作为工作室导师全程参与前期磨课和现场教研活动,并对两个工作室学员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落实要素,探索转化路径

    本次活动围绕两个工作室的研究专题“‘双线组元’体系下单元整体教学”和“读写融合”展开。集中教研活动的精彩呈现离不开活动前期的精心准备:两位工作室领衔人和执教老师对研究课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甄选,充分体现其与研究专题的适配性;导师朱洁如对研究课的前移性打磨进行了多轮指导,将专题研究的思想充分渗透到课堂中,为单元“要素”的落地和“读写融合”的实现找到了有效的实施路径,使得现场三堂研究课成为具有丰富研究价值的课例。

    首先,来自新桥实验小学的张帅老师执教了《西门豹治邺》一课。张老师从主人公特殊的姓氏出发,借助课后阅读提示和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又通过人物对话的品读引导学生掌握复述的方法。课堂层层递进,体现出落实“简要复述”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强烈意识。

    接着,来自常州市实验小学的殷樱老师执教了《故事二则》一课。在朱洁如老师的指导下,殷老师以《扁鹊治病》作为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在学生自主复述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立足于该单元前两课所学到的复述方法,概括提炼出本课所需的独特的复述策略。接着,在《纪昌学射》中实现综合融通,灵活运用简要复述的方法,逐步形成方法结构。全课细腻地展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中逐步转化落实的过程,对“复述”策略的探索形成了新突破。

    最后,来自常州市实验小学的邹琳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鸟的天堂》。邹老师紧扣“感受动静结合”的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入文章的肌理中,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语言密码,以场景化的练笔实现“读写融合”。朱洁如老师提出静态描写要在情境中感悟,也要在情境中迁移,邹老师的课堂无疑提供了可见的实践范例。

    整体解读,挖掘独特价值

    市教科院在名教师工作室章程中明确提出了项目研究的要求。各工作室除了围绕项目进行课例研究外,还要基于课例进行延展,以点成线,以线织面,形成工作室研究项目的系统经验和理论成果。

    课后,来自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黄妍老师与来自武进区采菱小学的杨静老师,结合现场呈现的课例,为工作室同伴进行了工作室研究项目下小专题研究成果的分享。

    黄老师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思考与设计。她围绕单元内核心要素进行整体解读,挖掘出单元课文和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又从本单元在小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坐标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维度明晰了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随后,依据目标对单元整体设计提出了策划案。整个汇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杨老师则对“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围绕“复述”要素是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展开分享。从课标中逐一梳理有关“复述”的学习要求,又用各册教材中与“复述”相关的要素进行了映照,最后总结出具体实用的教学策略。杨老师的分享具体而有针对性,给老师们带来启迪和思考。

    把握机遇,涵养专业眼光

    如果说学习分享是一顿精神大餐,那么评课议课则让思想进一步澄明。三位执教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提出了各自的疑惑和重建的思考。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各抒己见,就复述策略的建构、读写融合的实现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两位工作室领衔人也对本次联合教研的主题进行了引领。王学进老师指出,“复述”和“读写融合”是相辅相成不断互相推进的,“复述”指向向读学说,“读写融合”指向向读学写,两者是解构与建构的两个不同过程,都有好几个维度,并启发大家思考:从说到写的思维转化机制如何探寻。任丽芳老师则从“简要复述”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切入,指出首先要通过文献查阅和课标解读明确“复述”指什么,“简要复述”有怎样的要求,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有怎样的联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文本进行适切的策略教学,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明确每一课“简要复述”教学的“独当之任”。

    最后,市教科院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如何有效落实语文单元要素,今天的课例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模型:从自主建构开始,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发现难点,接着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提炼方法。最后用上所习得的方法巩固运用。朱老师对三节课予以肯定,并提出重建意见,更加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途径,强化了迁移运用的可操作性,把“纸上谈兵”真切转化为“真知灼见”。

    作为名师工作室导师,朱洁如老师还对所有成员提出殷切期望。她认为工作室是一个平台,是涵养个人学术专业水平和眼光的重要场域。老师们应通过不断夯实基本功,培养自己用专业化的水准用好统编版教材的能力,要“抢着上课,抢着发言,抢着发展” 。这一番话激情澎湃,给学员们注入了极大的发展动力。

    在市教科院的领导和市教研员的深度参与下,工作室联合教研的机制正在形成。通过研究专题的碰撞与融合,研究资源的集聚与共享,大大增强了各工作室的辐射效应,为常州小语的“扬帆”助力,为常州小语后起之秀的“拔节”蓄能。相信市名教师工作室必将成为教育人才辈出的精神高地!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