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公告栏>>文章内容
关于2019年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评比结果的公示
信息时间:2020-01-15     阅读次数:

本届论文评比,收到150多篇论文,共45篇获奖。经过评委认真、细致、专业评审,并对初评等第的论文进行查伪工作,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见下表):

姓名

论文标题

等第

张益平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一等奖

张国霞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等奖

王翼成

借力模拟实验,培养地理实践力---模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等奖

袁亚丰

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地图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等奖

 

整合新闻时事,改变地理教学

一等奖

戴恩宇

地理素养是如何炼成的

一等奖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基于“去远方”项目式学习案例

一等奖

刘晓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等奖

陆丽君

新高考后高中地理教研组职能对比研究

二等奖

张丽燕

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分析

二等奖

顾建光

让地理课堂妙“趣”横生

二等奖

徐兆海

高中地理复习教学中应注重方法指导

二等奖

沈洪玉

巧借“双十一”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二等奖

 

地理发展性学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二等奖

王桂芳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

二等奖

 

刍议地理课堂导入中的古诗文应用--以“认识地形地貌”为例

二等奖

司马琴

多角度选择新闻时事助教学事半功倍

二等奖

周梦婕

基于关键问题解决的教学微设计

二等奖

张元宵

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二等奖

 

图表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以台风灾害为例

二等奖

 

基于iPad教育应用的电子教材开发

二等奖

 

巧用思维建模 攻克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

二等奖

徐时强

 

图式理论下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万海燕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究

三等奖

于鹏云

浅谈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三等奖

 

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三等奖

朱海洲

刍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等奖

 

例谈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导学案

三等奖

张佳怡

影视教育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整体式运用

三等奖

许敏青

浅谈初中地理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维、多元的实现

三等奖

 

例谈基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三等奖

朱海洲

Star Walk手机软件辅助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天文学基础教学

三等奖

 

基于问题解决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

三等奖

 

“记忆课堂”向“探究课堂”的课堂转型实践

三等奖

刘婷婷

刍议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措施

三等奖

朱琴茜

初中生地理错误前概念的调查及问题解决

三等奖

孙秦玉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成情况的解构分析

三等奖

刘梦迪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初探

三等奖

顾柳敏

地理课堂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初探

三等奖

 

新课改背景下本土化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和探究

三等奖

刘旭蔷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校本化实施案例研究

三等奖

 

用好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 为地理课堂注入新活力

三等奖

 

浅谈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的内容设计

三等奖

 

PBL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究

三等奖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探究

三等奖









































































本次参评论文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体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反映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许多地理教师能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困惑展开研究,对课改进程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反思。

第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进行教学研究,大多数论文取材于教学实践,采用课题研究、实验研究等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总结教育理论,服务教学实践。 以案例的剖析与解读为基本形式, 这些案例既真实反映了当前的课改现状,成为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从本参评论文的撰写来看,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第一,理论提升不足。大多数作者论文还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原理+实践操作”,并不能很好地“吃透”理论,不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原理来解释实践。

第二,有些论文的选题范围过大,浅尝辄止。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好研究的角度。

总的来说,这次的参评论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学地理教师在课改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也暴露了他们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建议:

第一,多读书,多学习,多学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学习不仅是提高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第二,多积累,多反思,为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探索,认真总结和反思,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第三,努力提升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将先进理念与成熟策略充分运用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区,不断提升课堂实践的效率与效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对本次评选结果如有异议,请于一周内向市教研室主任室反映。监督电话:86669500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115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