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九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高雨萱《孤独之旅》
信息时间:2019-11-22     阅读次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概括主人公孤独的原因。

2.理解文意,结合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语言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3.领悟环境描写对表现主人公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描写读懂主人公的心理成长过程并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成长中的孤独迷茫与优雅诗意。

【教学过程】

.诗词导入

在这永恒的水声中,让我们踏上一段无垠大水之上的旅程,倾听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孤独是柳宗元在苍茫天地间“独钓寒江雪”,是王维在大漠中独赏“长河落日圆”。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少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给予了他孤独的体验,他叫杜小康。

.整体感知——孤独何在

在整个旅程中,杜小康为什么感到孤独?请你用词语“无_____”的形式来概括。

【例】文章第21小节中说“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我从中看出杜小康因为“无助”而感到孤独。

杜小康经受的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和内在精神上的双重孤独,曹文轩在散文《感动》中说:孤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无法回避的元素。这么多孤独向杜小康扑面而来,真是让人慨叹。


况且杜小康过去还是一个很优越的孩子,他优越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 “家境厚实”。但是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跟着父亲离开家放鸭去了。油麻地的家是他这趟旅程的起点,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终点在哪里吗?(芦苇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趟旅程不仅在物理空间上有起点与终点,在杜小康的内心,更有一段心灵之旅。


.精读课文——听懂其人 读懂其人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曹文轩《前方》

杜小康心灵之旅的前方在哪儿呢?让我们来听听杜小康自己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全文中杜小康的几句话: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分头去找吧。”“蛋!爸!鸭蛋!下蛋了!”

结合上下文,你能读出杜小康当时情境下的语气吗?

2分钟时间相互读给同桌听,再读给全班听。

在体会人物情绪的过程中,杜小康的形象在我们眼中也越发清晰明朗,从这四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________的杜小康?

【例】“从第三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个不再依赖父亲,面对困境镇定自若的杜小康。”

恐惧、迷茫孤独——镇定成长、坚强

此刻的杜小康,家道中落了,失去了骄傲的底气,但是直面孤独的精神财富成为了他最珍贵的宝藏。

.走近环境——景语见心

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曾在杜小康归来以后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若干年后,桑乔的话成真了。杜小康真的成了一个“有出息”的人,出版社为他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自传让他谈谈自己的这段成长经历。老师这里有两幅书中的环境插图,试着找一找,你打算给它们配上哪段文字呢?

第一幅画  说说这段环境描写好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第二幅画  第一张图是暴风雨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对杜小康的成长来说是个关键的节点,同样,还有一个第一夜也让他记忆犹新,那就是离开家的第一晚(14小节)。这两个夜晚杜小康眼前的夜色未必不一样,但他感受到的景色却相差甚远。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走进杜小康的情感世界,以“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为开头补写一段生动的环境描写,来衬托杜小康离家后孤独恐慌。要求50字左右。

在这个对比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的体会到了小说中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密不可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文中的芦荡和鸭群,也都寄托着杜小康前后不同的内心世界。

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不只是一场“孤独之旅”,更是一场“成长之旅”(板书)。

.课堂总结

这天,油麻地小学邀请杜小康回学校作为杰出校友发表讲话,希望他能够对还懵懂的孩子们提出一句寄语,你认为他会说什么呢?

小康成长了,他的成长伴随着痛苦与孤独,但最终他的鼻尖萦绕的是芦苇的清香,眼中望见的是明亮的月亮,蔚蓝的夜空,萤火虫映照下的水鸟,这是一位不幸的少年与厄运搏斗中所展现出来的悲怆与优雅。


.课后学习

课后阅读《草房子》原著,感受属于桑桑同学的成长之旅。

 
高雨萱《孤独之旅》教案
高雨萱《孤独之旅》ppt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