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全市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第二次培训在教科院举行
信息时间:2019-09-23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端教育人才的培养。919日下午,常州市第三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课程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举行了第二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活动由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韩志祥副所长主持,全体高研班学员以及杨启亮博导工作站的学员参与。

杨启亮教授为全体学员作了一场《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研究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在近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杨教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深刻阐述了他对先秦道家“益损”学说、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与已有理论传承、如何借鉴外国教学理论、如何研究中国的教学实践等若干问题的认识。他指出本土化既是本土文化传承的稳定存在样态,也是异质文化借鉴的“化为本土的”变化过程样态。中国教学论本土化研究,在继承教学传统问题上的食古不化和文化虚无,在借鉴外国教学论问题上的食洋不化,在对待教学实践问题上的居高临下和简单化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先秦道家的“益”与“损”的关系学说,以朴素的方法论思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启示,即仅拥有广博的学习积累是不够的,要不断地悬置和减损具体学问,寻求自然无为的“道”,才可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创新境界。

杨教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精辟论述、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发人深省。整个讲座过程中,学员们多次为杨教授的精彩观点鼓掌,更为教授对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点赞。

最后,他对高研班的全体学员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教师们不仅要认真钻研理论,更要扎根到坚实的教学实践土壤里,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亲身经历、切己体察教学实践,以艰苦卓绝的努力积累学问,即“为学日益”,再以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多样的研究方法,对它们进行减损与悬置,即“为道日损”,认真求索“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教学真境界。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