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为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研究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深化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交流各实验学校的数字化研究经验,全市各数字化实验学校及专家组齐聚在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第一校区,就3节有价值的数字化学习研究课,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分享与探讨。
清潭实验小学胡萍老师围绕着艺术节开展的一系列统计活动,涉及各种问题,学生在“艺术节的策划者与主人翁”的角色下,自觉地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东方小学的陈瑜老师执教的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依托信息技术,学生能更为方便、快捷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剪、拼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再求面积。之后通过具体转化方法的交流和比较,提出“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的问题,让学生经历“验证”的过程,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和比较,初步进行归纳,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尝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自觅渡桥小学的崔睿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平面图形的复习》,在课前,崔老师让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块内容进行整理,并用“晓黑板”这一app进行课前资源的收集,同时让学生对资源进行点赞评价。课上崔老师也选取点赞最多的几种整理方式进行了对比讲解,真正地关注到学生的看法。在后面的设计中,崔老师也将习题的选取交还给了学生,先让学生编写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选取获得关注的习题,集体进行讲评。课后利用app,形成这个班级的习题数据库,充分发挥“晓黑板”的汇聚资源功能。
清潭实验小学曾亚红副校长在汇报中回顾了学校从2016年以来的数字化研究历程,从数学学科开始起步,逐渐向语文、英语、思品、体育、书法课推进,形成了整体研究的策略。
市数字化学习项目组组长丁志根指出三节课看到了基于不同技术呈现的各种实验课堂,希望各所学校能有所启发,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到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中去。
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副主任高度肯定了三节研究课的价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打破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丰富学习方式,开展个性有差异的学习,能够不断的提升学习的品质。通过观摩这节课,联想到他曾经在高中物理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中得到了技术层面的启发。
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发言中提到这三节课都有着“常州的课”的特点,肯定了上课老师的进步,并向各个实验小学布置相关任务后指出:目前,常州市数字化学习研究,以“大数据催生教育智慧云课堂助推学习变革”为主题,数字化研究项目团队要充分调动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广大教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使常州市的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呈现多元化格局,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在“网络在线,广泛互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功能的优势,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在时空方面的局限,凸显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我建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带动学校管理、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促进了师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