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方式的研究——常州市进行数字化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19-04-26     阅读次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开展。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各种信息技术的纷至沓来,带来了“怎样的技术手段更适合教学?”“先进的技术比常规的信息技术好在哪里呢?”这一系列问题又成为了许多老师甜蜜的“烦恼”。

    为研究这个问题,4月22日常州市朝阳中学两位地理老师雷开峰和赵亮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比拼”:基于两类信息技术的课堂比较。这次“比拼”旨在研究哪类技术更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更为高效。

    雷开峰老师带领七(3)班的学生们率先开始了基于最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旅。课堂中,学生人手一块平板利用数字平台学习如何利用经纬线精确定位,学生拥有了大量自主学习、探讨的空间。借助最新的“AR”技术,学生可在四台“Zspace”台式电脑中观看经纬网的构成,平时让最让学生们头疼的经纬网的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最后,雷老师结合了实际生活,让同学们在神舟飞船的飞行和降落的案例中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效果。

    那么,传统的、低成本信息技术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呢?接下来,朝阳中学的赵亮老师同样围绕《经纬线》这一内容,和七(2)班的同学们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课堂中,赵老师同样提供了许多案例:寻找度假地、海上救援、地震位置的确定、精确制导……赵老师在课堂中更多地使用了电子白板、Google地球、希沃投屏这一系列低成本、更适应传统课堂的信息技术,同学们在课堂上同样获得了巨大收获。

    在评课环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提到:对于初中地理来说,《经纬网》本身是一个难点,这两节课,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所缺乏的教学关键点和细节点,通过直观感受、直接反馈,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效果,体现出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优势。

    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到:两位老师的课堂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技术,雷老师使用的技术不仅能够辅助教学,还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并且让整过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游戏化;而赵老师使用的信息技术更适合常态课堂,是一种低成本的实用技术。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最后,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也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赵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优越性,而雷老师的课则体现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方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自己交流,高效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堂观摩和交流活动让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受益匪浅,也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变学习的时代趋势!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