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重点项目>>“5”彩法治大课堂>>项目档案>>文章内容
《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项目报告
信息时间:2019-04-24     阅读次数:

项目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参加人数:63 

参加班级:四(1

指导老师:管华英  

活动时间2017.3-2017.9

一、背景与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人类抛弃的废品越来越多。在争创文明城市的这几年,武进湖塘城区的垃圾基本能入箱,但还没有做好到分类回收。我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高。如何做到垃圾处理要做到的无害化、资源化,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重要的一环,是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李公朴小学四1班同学调查了解后发现我们身边的市民没有较强的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我们决定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开展宣传垃圾分类先关法规,保护环境的活动。

二、实践与创新

1.  确认和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


 

分类垃圾不分类2

 

 

 

 

 

 

 

 

 

 

 

问题卡1

 

 

 

 

 

 

 

 

 

IMG_20140514_112610

 

 

 

 

 

 

 

 

 

 

2. 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1)调查采访,分析成因。

DSC02148

为了全面地了解居民对分类垃圾的了解,我们首先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你知道分类垃圾箱吗”、“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如果您知道如何分类,您会自觉按要求扔垃圾吗”、“选出您认为属于可回收的垃圾”“如果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您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您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改善现状”、“您认为垃圾分类回收有哪些困难”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378份。经统计发现:在被调查的人员中,96.7%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因为小区里的只有一种垃圾桶,大家习惯把所有垃圾扔到一个桶里。剩余的3.3%的人是会把部分纸箱、瓶子等攒起来送给拾荒者或者自己卖……综合调查采访的结果,我们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无知行为,可耻!

PHOT0192我在同学中做了个调查,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为是非常的不环保的。例如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块。“混”,原来这就是纸张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来,分门别类进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生活中我们为了方便,很多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却给我们的大自然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现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一次性用品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问题二:废品价降,可悲!

本来我们生活中的废品收购站在垃圾分类中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废品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调动我们自觉把有用的资源分类。但现在垃圾废品回收却面临一个难题,据一位小区阿姨介绍说,她以前都有把废纸板、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等分类卖出废品回收站,但现在废品的价格很便宜,打消了她的积极性了,废报纸从每公斤1.2元,跌至0.8元;易拉罐从每只0.1元,跌至0.03元;矿泉水瓶从每只1角,跌至13只。导致了我妈妈有时看到了废瓶子都不愿意去捡了。废品回收价格一路狂跌,致使消费者交投的积极性下降,回收企业不敢继续回收废品。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导致新一轮的环境污染。

问题三:环保行动,可为!

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厨余垃圾等。

商场里充斥着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签字笔……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所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问题四:改变观念,可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6.1%的人认同“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个观点。11.3%同意“垃圾就是垃圾,最多算是放错地方的垃圾。”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句口号让垃圾处理的整个逻辑都乱了。垃圾成了资源,那民众扔垃圾就成了输出资源了,还怎么让污染者承担污染责任,怎么配合垃圾分类?“垃圾围城不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也是百姓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部分市民赞成像美国一样投放垃圾收费。同意通过政策的方法促使市民节约能约、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5%的市民认为回收利用的原料或废料中的物质含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废品回收利用的价值随其物质含量的多寡而定。如果回收资源中的物质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太高,如废钢铁、废塑料的分拣,运输的成本更高。混合就是垃圾,分开摆放就会成为资源,许多垃圾因为没有分拣而不能再利用。

(2)寻找政策

 

我们通过网络搜寻,寻找了相关的政策。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37条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及处置”。《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19章“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管理”中规定:“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风景城市近期内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其它城市逐渐实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SAM_0906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 2008),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适用于易于分类回收的有关商品的环保包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中把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六大类,提出了以参与普及率、垃圾收集率、分类垃圾清运率等指标进行考评分类效果的办法。

201141日起施行的我国首部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条例《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

再看一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规定,依法履行生活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并有权对违反生活垃圾管理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网上查找资料照片《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投放:(一)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经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二)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三)餐厨垃圾投放至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四)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废旧家具等大件废弃物品按照规定单独堆放;(五)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其他规定。

 

3)建议我提出

为了全面地了解我们垃圾分类箱使用的现状,我们首先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公共场所分类垃圾箱的设置、对于垃圾居民的处理方式、是否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的原因、居民对分类垃圾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箱的评价、对分类垃圾管理有何建议和意见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大居民对分类垃圾箱设置较为满意,普遍认为公民对于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不强,管理也不到位,在管理上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的多,管理部门工作不明确;当手中有垃圾时,看到分类垃圾箱不知如何处理。公民不明确垃圾不分类会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等等。

 

41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征集建议、查找资料、咨询有关人士,最终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向政府部门建议,优化政策。 

国家应尽快制定全国性关于垃圾分类的总纲领。加强环境软件建设,出台加强公民环境意识的措施。实行政策条例转型,推动公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法律终将成为一国人民的信仰,国家有义务和责任修改或增添相关条例,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出更细致可行的规定保证所有努力的成果。将已经形成的或应该形成的优秀习惯如定时回收垃圾写入法律使之成为硬性规定,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方能使我们所提倡的一切真正渗透进日常生活。

 

建议二:要改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分类规范化。 

对现有垃圾箱进行改进,可以直接有效地影响居民在处理垃圾时的习惯,例如,设置废电池箱和三个颜色不同,大小有别,带盖,下面有小滑轮的塑料垃圾筒,方便放置分好类的垃圾。分类摆放后,还要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已有的分类,使不同垃圾车回收垃圾种类专门化,才能保证有效分类过后的垃圾可以得到合理处置。最终实现分类对口化、回收专门化和处置合理化。

 

建议三:提升市民意识。 

针对国内城市居民总体环境意识薄弱,垃圾回收知识缺乏,环保宣传与监督乏力,从而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收获成果的情况,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地推动我国垃圾分类事业进程,我们建议以这些方式进行解决。加大政府与媒体间合作力度,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融入初级教育体系,建立城市居民生态信息记录与奖惩系统,鼓励社会垃圾分类环保组织的发展,组织志愿者进行推广宣传工作

 

建议四:实现各流程的无缝对接。 

我们认为,应积极利用垃圾回收的可营利性,使垃圾分类产业化,出台相关向垃圾回收行业倾倒的政策条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网点体系,鼓励下岗工人等社会无业人员投身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稳定回收行业回收价格。经济效益拉动垃圾分类事业既可以完善整个系统,又可以激发人们对此事业的积极性。

IMG_20140617_124857

 

IMG_20140623_171804

 

(4)行动我参与

为使我们“分类回收垃圾”的方案真正得到实施,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行动一:我们向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议案,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武进市民提出垃圾分类的强制性要求;希望政府可以对一些从事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社会企业进行政策上的鼓励,例如:减轻这些社会企业的税务负担;完善这些社会企业的分类回收工作网络。垃圾分类回收作为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做可以极大地加大这些社会企业的规模,拉动就业,让大量下岗群众找到工作,同时促进垃圾分类回收。

行动二:我们给武进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马旦大队长写了一封信,建议管理部门重视武进区垃圾分类问题,加强地方法规的制定,对分类垃圾的检查要常态化,严格化。马科长给我们写了回信,他在信中肯定了我们的做法,高度赞扬了同学们对社会问题的热情和关心,他明确表示会把我们的建议转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要求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专人、专部门处理此类问题。同时他希望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幸福生活出谋划策。

行动三:我们还制定了倡议书,给全体市民发放倡议书,提高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号召大家能进行垃圾分类,制定好倡议书后,我们一起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普及垃圾分类及环保知识,青少年将以小组形式,在自己的社区及公共场所将家庭及个人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让“人人关心垃圾分类,家家享受环保生活”。

行动四:倡导将垃圾分类纳入卫生城市评比体系,推行“生态绿卡”制度 在各大小区推行生态绿卡制度:为小区每户人家办理一张生态绿卡,每次小区垃圾收集员上门收垃圾时,同时为合理进行垃圾分类的住户加分,为把所有垃圾混在一起倾倒的住户扣分,记在卡上。每年或每季度末评选出十个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同时,将垃圾分类管理纳入文明城市或卫生城市的评比挂钩,由人民群众评价打分,借此鼓励各城市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投入。 

行动五:建立商品包装“垃圾分类标识”管理体系,加强对包装生产企业“垃圾分类标识”的监管。规范各大商品的回收标示:现在大部分厂家都未能在其商品上印上垃圾回收的标志,为居民对垃圾的回收分类造成了困难。故厂家可以在商品包装上印上如“金属类”的具体标志,指导居民对各种垃圾的分类。推行这一措施的前提是要规范统一全国的垃圾分类体系和类别,这样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使得垃圾分类系统变得更简洁易行。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未印回收标志厂家的督促,以尽快形成垃圾分类的完整体系。

行动六:走进社区,出一期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等。

采访照片6

IMG_20140617_125234

倡议照片4

3.举行模拟听证会:

2017年916日上午,我班“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拟听证会在学校多功能厅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为《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

在模拟听证会上,我班特邀环武进区保局环境监察科马旦大队长 、教师代

表及家长代表王金全先生担任听证员,五年级其它老师和所有学生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参加听证展示的四(1)班16名同学,分成了“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 四个小组进行了汇报展示,并现场解答了听证员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出色的表现,流利的发言,精彩的对答,展示了李公朴小学学生的高素养,赢得了参会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成效与范式

这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针对“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思辨讨论、出金点子,专家听证、采纳建议等活动程序。提出了问题,通读了相关政策,针对相关国家法律和条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建议,采取了行动。

1.创新之处   

学生以小公民的姿态参与整个活动,活动中,他们面向社会现实问题,查找相关法律依据,走访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学生能根据分析政策、征集建议的收获向政府环保部门提出建议。学生提出的“执法、宣传、教育三管齐下”的建议得到了环保局领导的高度赞赏。

2. 取得成效

学生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多元化的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在选题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扬了民主原则,问题从学生中来,由学生来筛选!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注社区生活。活动中,孩子们的公民素养得到了提高,公民意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增强了。黄思雨同学说:“刚开始时参与这个活动我并不自信,而现在我觉得自己充实了很多,因为我经历了,付出了,我觉得自己很棒。”更重要的是,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让更多得人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如何将垃圾分类。我们还将继续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深入每位市民的心中。

通过两个多月的采访、宣传、交提案等活动。20175月武进区出台政府文件,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人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最开始,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武进湖塘的几个小区市民常常会将部分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小区拾荒者的“仓库”附近,一是让资源充分利用,二是保护环境,三是帮助拾荒的老人。

现在武进城区各个小区都安装了分类回收的垃圾桶,电视台经常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社区也配合大力宣传,许多小区新增了垃圾分类花草牌、垃圾分类宣传展板等,还先后开展了很多垃圾分类相关活动,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

 

 

四、思考与展望

2017年39月份,我们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指导老师,我和学生一起投入了整个活动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在与学生合作、协调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收获,我也得到了不少启示。

(一)学生的变化       

1.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的窗口,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点点滴滴存在着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利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具有爱国、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向陌生人进行采访,了解社区或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核心问题,到图书馆、网络上去收集各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分析各种法规的利弊,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建议。这次活动孩子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唤起社会各界对“提倡节约 低碳生活”问题的关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得到了启蒙和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公共问题。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公民道德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并且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方法借鉴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将班级和学校的各项事务视为己任。开放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在感受新知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解决问题。总之,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提高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系列活动中,多次需要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查找资料,还学会了通过关键词上网搜集信息。在汇报收集的资料时,通过一次次的限时汇报,学生学会了把大量的资料,概括成几条重点内容,从中提高了整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师的感受  

1解决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安全问题  

由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分成5-8人一个小组,组织起来更灵活更方便,又有学生家长全程参与,所以学生的安全问题就得到了保证,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能及时地、有真对性给予解决,使活动顺利进行。  

2.整合各科老师和家长的资源 

此活动是一个系列的、综合性的活动,所以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于是我就充分地利用校内老师的资源,也充分利用家长这一又力的资源。如,学生在学设计倡议书时,班主任就与美术老师配合,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设计作画;在学生外出采访宣传时,就通过家长的配合,增强了亲子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合理地利用了时间,充分地利用了有力的资源,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专业。  

3.不仅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还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和同事 

 老师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是策划者和组织者,更是一个受益者。通过一系列活动,老师的公民意识和环保行为从被动地给学生做示范,到最后是主动的传播者。

孩子们的调查研究还在继续,他们的脚步永无止境。我们相信——今天,孩子着眼身边,建设社会;明天,他们必将放眼世界,改变未来。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