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八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张微.梦回繁华
信息时间:2019-01-04     阅读次数:

《梦回繁华》教案

常州市兰陵中学   张微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关键信息,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抓住“繁华”这一特征来介绍画作。

2、细读课文,圈点批注,品味语言,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3、结合背景资料,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探究作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圈点批注,品味语言,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2、结合背景资料,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探究作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宋徽宗年间,画家张择端绘就了一幅传奇名作《清明上河图》,八百多年来这幅画卷颠沛流离,几度失落民间。但即使是命运多舛,也依然挡不住它的熠熠光辉。今天我们将随着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毛宁先生一起打开这幅画卷,走进北宋汴梁,梦回繁华。

二、初读课文,找“繁华”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4页,齐读“阅读提示”的第一段。(学生齐读)

师: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需要接受三个挑战。

挑战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示。

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概括出每段的内容。然后画出思维导图。

学生独立画出思维导图后,可以小组交流一下,推荐代表来回答。

师:同学们读书读得很仔细,学会了抓住关键句来概括每段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发言的基础上总结一下:作者是抓住这幅画作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又是如何做到条理分明地介绍与画卷相关的内容的?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出示一份自己所作的思维导图。

三、精读课文,品“繁华”

师:《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细腻而具体地体现这份“繁华”的呢?请同学们接受第2个挑战:细读课文第4段,采用圈点批注法来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生先阅读课文第4段内容,独立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回答。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或让学生进行点评。

(如果学生在品析语言不会的情况下,教师适时做引导:

如:“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改为:“街上行人很多,来往不断,各行各业,样样都有。”问学生:老师这样处理可不可以,为什么?)

生和师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归纳:①过目难忘的画面感(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②说明方法的多样性(打比方、摹状貌等);③古典风韵的文言范(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表现典雅之美、生动之美、精炼之美。);④错落有致的节奏感(疏密相间、松弛有度。像一曲乐章,由慢板、柔板、到快板、紧板 ,直到尾声。)

这部分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这份节奏之美。可以分男女生分开朗读,也可将几幅画面结合起来一起朗读。

四、解读题目,议“繁华”(体会“梦回”之情)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领略了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感叹于绘画者高超技艺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生动逼真、典雅精炼之美。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所在:它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艺术的享受。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如果学生没有,那就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题目叫《梦回繁华》呢?

教师适时展示背景资料:

1、宋徽宗任内重用奸臣,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北宋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11191120年宋徽宗镇压和瓦解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渡过了一场政治危机。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使得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2、《清明上河图》画成不久,“靖康之难”发生,宋徽宗被俘,北宋灭亡。金人攻入汴京,劫掠一空。金兵焚城,三日不灭,二百年积蓄一夕尽扫。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关键句进行理解。

生和师总结:(1)北宋遗民的“梦回”之情。北宋灭亡后,留在大金或者南渡的北宋遗民,从《清明上河图》看到的昔日繁华,如今都成瓦砾,曾经的辉煌令人叹息,缅怀故国,渴望回归,“梦回”流露出多少的心痛无奈(第二段末两句话)。孟元老云:“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梦回繁华,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是流离失所、繁华难觅、六年怀念的惆怅。

(2)今人的“梦回”之情。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那种盛况永远地留在了《清明上河图》中。如今北宋王朝逝去将近千年,这幅图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清明盛世,一睹那远去的繁华,体会那悠久的文明(文章字里行间背后,我们自己欣赏图画的心情)。透过画作梦回汴京来体验千年前的生活和当时广阔多样的物质文明。

(3)另一方面,《清明上河图》带领着我们在梦中游历这种繁华,体验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繁荣、物质财富的丰庶和百姓生活的富足,这样巨大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这些就是画作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师小结:欣赏艺术作品,不能平面解读艺术作品而应该去立体的解读。要结合时代背景,探寻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样才能够更深层揭示作品背后的真正思想内涵。                                      ——故宫研究院副院长 余辉

作者在介绍画作的同时,就进行了立体解读,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及其承载的情感韵味,使文章富有文学作品的魅力,这也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课堂总结: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四、拓“繁华”

推荐书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任选一本来阅读,并写一篇读书心得。

 
张微
张微《梦回繁华》教案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