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教学资源>>课件荟萃>>七年级上册课件>>文章内容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戴敏 丁丽娟
信息时间:2018-12-10     阅读次数:

丁丽娟老师的教学PPT在组长QQ群中,请组长转发给本校老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常州市实验初中 丁丽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梳理课文冒险、遇险、脱险的内容。

2. 领悟遇大困难化整为零,一步一步赢得胜利的生活哲理。

3.学习运用课文中多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手法,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一、    整体感知

视频导入:1945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布满高射炮群、雷达机和战斗机到德国执行侦察任务。这位上尉最终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那么,作者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我与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而我因恐惧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与鼓舞下我成功脱险并收获启示的故事。

二、    化险为夷(18-29文章主旨)

1、 一个七岁的小孩被挂在悬崖中途,进退维谷,那是多么危险啊!在父亲的帮助我脱离了险境,你们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离险境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8-28段,同时思考解决课文批注的两个问题,把思考结果直接在写在书上。

书上旁批:

1)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预设:万事开头难,因为父亲想让我从这一小步中获取信心,从而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那么,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预设:如果停下来思考,就容易产生畏惧、退缩的想法,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就会相对轻松地完成,而所有的一小步完成也就达到了目标。

2、 诵读体会: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就会发现时小莫顿脱险的关键在父亲,而关键的关键又在于父亲帮助他逐步找回了自信。那我们尝试用诵读帮小莫顿找回自信。在文中划出父子之间的对话交流,先自由朗读,再分角色朗读(朗读、点评)

父亲的指导

我的表现

“现在,下来。” “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很好,现在 ……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我照做了

“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再一次,我做到了

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文本框: 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好。在父亲的指导下小莫顿终于克服恐惧收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骄傲的感觉”,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文中父亲帮助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预设:“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接达成了自己的目标。”面对远大的目标,把它化整为零,从最近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做来,慢慢达成最终目标。

三、胆战心惊(品语言7-17)

小莫顿在父亲的指引下爬下了悬崖,可是,一起爬悬崖的其他五个孩子也寻求父亲的帮助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不害怕早早爬上悬崖绕道回家了,只有我身体病弱,我极其害怕因而被困在悬崖中途。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我”的紧张害怕的呢?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就从我开始爬悬崖开始读起,读到父亲出现为止。读的过程中

划出爬悬崖时表现我紧张害怕的词句,简要赏析,并尝试有感情朗读。

例句:A.我找到的第9小节的这一句: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爬、贴、扒等词形象地展示出我爬悬崖时的小心翼翼,而缓慢、尽可能、紧紧这几个词语进一步呈现出“我”极其害怕的心理状态。(除动作描写以外,还可以从心理、神态、语言和环境描写中探求人物的内心世界)

原来,外在的行为动作也可以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那么,接下来请同学自己找找看,还有哪些词句能够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仿照例句,在文中做批注。

B.心理:犹豫不决;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回头向下一看,然后吓坏了……摔个粉碎;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在逼迫我掉下去……感觉天旋地转;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想象最坏的情景,害怕情绪蔓延;混乱的思绪;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足见我的恐惧程度)

C.动作: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我趴在一块岩石上;我一动也不动。(准确的动词,表现我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害怕恐惧在举手投足间蔓延)

D.神态:开始满头大汗;

E.语言:“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但是我不能……我……”(极少的语言、想说而未说完的话,另一种恐惧:害怕被小伙伴看不起、嘲笑和抛弃)

F.时间慢慢过去,影子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带有推动叙事的功能;同时也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放慢了脚步,太阳的影子也是慢慢地拉长,更突出了我等待时的难熬和我心理的无助感。此处可举成语:度日如年寂静渲染了氛围,烘托人物恐惧的心理)

技巧小结:A.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B.丰富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传达人物心理。

C.鲜明个性的语言描写可以展示人物心理。

E. 生动细致的神态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心理。

F. 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

小结:原来要想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除了借助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还可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甚至环境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哦,作者是通过各种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恐惧心理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正是因为作者内心深深的恐惧,因此父亲的语言鼓励与方法指导才显得格外重要,悬崖一课的启示对我而言更弥足珍贵!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体会这人生一课的经验!读——

过渡:莫顿小时候爬悬崖的这段曲折经历我们已经回顾完了,让我们把电影的镜头拉回十多年后的军营,上尉莫顿亨特带着悬崖一课的人生经验正要开始一场危险的侦察任务,那你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语言技巧,加入自己的想象,细致描绘25岁的空军上尉莫顿亨特彼时彼刻的内心世界吗?

四、身临其境

要求:借鉴课文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发挥想象,补充作者飞行中心理的起伏过程,要求不重复使用同一种描写手法。

1、那一天,出发前,我的脑子乱轰轰的,我想象着飞机座驾被炮弹击中,瞬时鲜血飞溅,烈焰灼人,伤痛折磨,飞机打着旋,而我根本没有力气打开应急出口了。我绝对不能完成这次危险的航程

2、我驾驶飞机滑上跑道,我所要做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然后爬上两万五千英尺的高空,然后向东飞越东英格兰;                                  

3、然后,北海就在前面,此时我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位置飞行20分钟,直到我们穿过荷兰的舒文岛,                                            

4、就这样,我驾驶着轰鸣的小飞机穿过荷兰进入德国,飞过田野、森林、城市、河流和山脉。                                               

5、耀眼的阳光照射在前面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几分钟后我们飞离了敌占区,平安归来,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从心底冉冉升起。

实物投影展示,同学互评

小结:最后,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同学们,勇敢踏出第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布置作业

1、修润完善课堂中布置的心理描写小练笔。

2、阅读《悬崖上的一课》原文,体会这一课对作者人生的深刻影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戴敏)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丁丽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戴敏)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