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研究的力量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展示活动暨高研班研修活动小记
信息时间:2018-05-22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常州市学校课程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展示基地建设成果,517日下午,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展示活动暨第二届“课程领导力提升”高级研究班研修活动在常州市花园小学拉开帷幕。《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主编杨孝如主任、市教科院规划办主任龚国胜教授、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俊博士、各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教科研基地学校的领导以及市第二届“课程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分课堂展示、课程汇报、专家讲座三个环节进行。

课堂:凸显课程理念

首先,数学工坊”团队的杨柳老师和“智创团队”的沈莲老师执教了两节凸显课程理念的研究课。杨柳老师上的是一节工坊拓展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中的规律》。在前期的工坊研究中,老师们发现苏教版的教材中教学建模的内容载体并不多,但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补充相关内容,就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的思考,杨老师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方法。在过程推进中,力求让学生初步认识并面对复杂的问题,从简单入手,感受运用“以大化小”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同时在经历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学会应用符号、字母等形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推理、归纳,尝试进行数学建模,感受数学规律的简练与结构。

在《旋转移动》的机器人课堂上,沈莲老师没有让孩子直接去学习计算机语言,而是指导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旋转”,用编程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移动”问题。沈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实时控制机器人,借助无线网络实现调试现场实时直播,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每一次的思考与实践,直面失败与问题。这样的尝试,不仅降低了调试机器人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有效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课程:凸显学校特色

作为市教科研基地,花园小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入性。近年来,学校更是采用了“项目化推进”的策略来促进教科研的发展。开展了“全国足球特色项目”、“省STEM教育项目”、“市前瞻性项目——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数学工坊’教学实践研究项目”、“区机器人项目”、“创客教育”等多个项目的研究活动,同时,还以“‘生活•科学•技术’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为题,申报成为了省重点资助课题,有效带动了全校各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推进。

在汇报环节中,“数学工坊项目”的领衔人蒋玉琴校长和“机器人项目”的领衔人沈莲老师分别汇报了相关的项目研究情况。蒋校长以《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数学工坊”教学实践研究》为题汇报了常州市花园小学的数学课程。她分别从教学结构模型构建、教学实施路径、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等三方面介绍了学校“数学工坊”课程的建设情况。作为常州市的前瞻性发展项目,花小的“数学工坊”的项目研究在不断深入推进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

花园小学是常州市最早一批开展机器人研究项目的的学校。随着多年的研究深入,花小的“机器人”从最早的单一的参赛项目逐步发展成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并排入了课表,辐射学校3-6年级的学生。从合理规划课程、改善学习方式到实现资源分享,“机器人项目”等已经扎根于花小课程,烙上了花小的印记。

不论是哪个项目研究,花园小学都从课程内容、实施路径、变革评价方式这三方面下功夫,着力保障课程的有序推进。

讲座:展望科研愿景

活动中,《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主编杨孝如主任以《教师如何做研究》为题对老师们做了高位的引领。他从什么是日常的研究?什么是成功的研究?什么是真实的研究?什么是适合的研究?什么是深入的研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教师怎样在教育教学常态中关注真实的问题,回归研究的本真。通过杨主任深入浅出的睿智点拨,老师们找到了教育科研的正确打开方式。

初夏,正是生机勃发的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研究的力量,学会科学研究,善于使用研究的力量去唤醒教师和教研组的发展内动力,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助推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杨柳/文 张荣华 吴碟/摄)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